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吃人海红利、圈山水收门票”的旧模式将遭摒弃未来景区该怎么赚钱?
“如果我们还想通过价格联盟,甚至市场管制的手段,继续维持“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圏水收门票”的传统经营模式,既使不被市场所淘汰,也会为时代所摒弃。”10月2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中国未来景区大会暨长三角旅游高质量发展金坛茅山论坛”上犀利地指出经此一疫,旅游业不可能回到过去了。疫情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旅游业,那未来景区该如何适应新变化?戴斌认为人民需要开放共享的普惠景区,也需要利益兼容的创新景区,未来的景区要以新动能满足新需求,景区的科技含量体现在新型服务项目上,也体现在支撑景区运营的装备设施上。
老百姓“玩得起”的景区
当天,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年以来景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投资情况、景气指数、景区消费需求与服务质量以及景区相关政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景区观光游占比首次上扬,文化类景区持续升温,夜间旅游快速增长,而未来景区的蓝海将是面向游客,面向日常生活,小即是美将会成为未来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的趋势。景区投资进一步凸显文化特性,投资尤为看重有成熟IP的景区企业。景区企业家在开年之初对景区行业信心高涨,随后经历低谷并恢复平稳。需要注意的是游客的出游半径呈现出散客越游越远、团队越走越近的局面,且家庭同游景区明显增多。景区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景区的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势在必行。
戴斌认为,好的景区一定是见物见人见未来,而不仅是惊叹大自然的杰作和逝去的繁华记忆。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接受文化创意和IP的概念,并不忌讳把自己打造成网红打卡地。重庆洪崖洞、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广州塔(“小蛮腰”)、杭州良渚港南村,越来越多的当代生活场景成为主客共享的美丽新世界,并成为提升目的地“在线旅游资产指数(TPI)”的重要因素。
但戴斌认为景区可以做网红,但是网红绝不是景区的全部,更不能到处是玻璃栈桥和“天空之镜”。文创也不能翻来覆去总是手机壳、钥匙链、书签、茶杯、T恤衫那几件东西,得有现象级的产品和大空间项目。像乐高探索中心、杜莎夫人蜡像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泰迪熊博物馆等国际景区没有自我定位是A级景区,但是它们同样分流游客的时间和支出预算。“没有什么边界是不可打破的,没有什么模式是不可以变革的。”戴斌道。
“人民需要开放共享的普惠景区,也需要利益兼容的创新景区。”戴斌表示,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依托传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都将面临门票下降甚至“零门票”的趋势。现在对旅游景区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在分级而不是分类基础上的,对于迪士尼、欢乐谷等市场化的主题公园和更多的室内乐园来说,不管有没有等级,门票都不应也不会是政府价格管制的重点。但是对于利用山水林草和文化遗产等公共资源发展起来的旅游景区而言,持续推进其门票价格的下降,是“让老百姓玩得起”的政策选择,也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事实上疫情常态化情境下跨省旅游业务恢复后,各地陆续推出景区减免优惠政策。7月1日,版“海南旅游年票”在海口发布。年票售价元/张,海南省本地户籍居民可在线购买,仅限本人使用,采用“直接刷脸”“年票